一、操作前准备
1. 安全检查
确认设备周围无杂物,通道畅通,防护装置(如安全罩、急停按钮等)完好无损。检查电气系统、液压系统、传动系统是否正常,有无漏油、漏电或异常声响。佩戴好防护装备,如安全帽、防护手套、安全鞋等,长发需盘起并戴防护帽。
2. 材料与参数设置
卷材安装:将待加工的金属卷材平稳放置在开卷机上,确保卷材中心与开卷机轴线对齐,固定卷材防止松动。
参数设定:在操作面板上输入所需板材的长度、宽度、厚度等尺寸参数(部分设备需先通过伺服系统调整送料辊间距);设置剪切速度(根据材料硬度和设备性能调整,通常低速用于厚板或高精度剪切);选择剪切模式(如单剪、连续剪或定数剪切)。
3. 刀具安装与调整
根据材料厚度和剪切要求,安装合适的上、下刀片,确保刀片锋利无缺口。通过调节机构使上、下刀片的间隙与材料厚度匹配(一般为材料厚度的 5%~10%,间隙过大易导致边缘毛刺,过小可能损坏刀片),并校准刀片平行度,确保剪切面平整。
二、试运行与调试
1. 空机试运行
启动设备,进行空机运行,检查开卷机、送料辊、剪切机构、收料台等部件运转是否顺畅,有无卡滞或异常振动。测试急停按钮、限位开关等安全装置是否灵敏可靠。
2. 首件调试
手动或自动送料一段长度,进行首次剪切,获取首件样品。测量首件的尺寸精度(长度、宽度、对角线偏差)和剪切面质量(有无毛刺、裂纹、扭曲等),并根据检测结果调整参数:
若长度误差超差,校准送料辊的传动比或编码器精度。
若边缘毛刺过多,重新调整刀片间隙或更换刀片。
若板材扭曲,检查送料辊压力是否均匀或导向装置是否对齐。
三、正式生产操作
1. 自动运行
确认首件合格后,切换至自动运行模式,设备将按设定参数循环完成 “开卷→矫平→送料→剪切→收料” 流程。监控运行状态:
观察卷材展开过程中是否出现跑偏,可通过开卷机的纠偏装置(如光电纠偏)调整。
检查送料速度与剪切频率是否匹配,避免材料堆积或拉伸变形。
注意收料台板材堆叠是否整齐,及时清理成品或调整堆垛装置。
2. 过程巡检
定期检查材料表面质量,防止因卷材原有缺陷(如锈迹、划伤)导致废品。测量连续剪切的板材尺寸,确保精度稳定(建议每 10~20 件抽检一次)。记录设备运行参数(如剪切次数、运行时间、故障报警等),发现异常及时停机排查。
四、停机与维护
1. 正常停机
完成生产任务后,先停止送料,待设备内剩余材料剪切完毕后,按下 “停机” 按钮。关闭电源、液压泵等动力源,清理设备表面及周边的金属碎屑和油污。
2. 日常维护
清洁:擦拭刀片、送料辊等关键部位,去除粘附的金属粉末和油污。
润滑:按设备说明书要求,对传动齿轮、导轨、丝杠等部位加注润滑油或润滑脂。
检查:紧固松动部件(如螺栓、螺母),更换磨损严重的刀片、皮带或轴承。
防锈:长时间停机时,对刀片和金属接触面涂抹防锈油,防止生锈。
五、安全注意事项
禁止行为:
严禁在设备运行时触摸刀片、送料辊等运动部件,或进行清洁、调整操作;不得擅自修改设备参数或拆除安全防护装置;材料厚度不得超过设备额定加工范围,避免过载损坏设备。
应急处理:
发现设备异常(如异响、冒烟、漏油)或人员受伤,立即按下急停按钮并切断电源。故障排除后,需由专业人员确认设备状态正常后方可重新启动。
六、常见故障及处理
故障现象:剪切尺寸不稳定
可能原因:送料辊打滑、编码器故障
处理方法:调整辊压力、校准编码器
故障现象:板材边缘毛刺严重
可能原因:刀片间隙过大或钝化
处理方法:重新调整间隙、研磨或更换刀片
故障现象:设备运行时异响
可能原因:传动部件松动或磨损
处理方法:紧固螺栓、更换磨损件
故障现象:卷材跑偏
可能原因:纠偏装置失灵或导向辊歪斜
处理方法:校准导向辊、维修纠偏装置